【專訪】工業再設計開啟安世亞太戰略新篇章
2017-03-10 by:CAE仿真在線 來源:互聯網
中國企業大多都在經歷一個從模仿到創新的過程,只有正向設計才能幫助企業真正走向創新,而工業再設計技術是現階段的重要突破口。
2015年10月29日,安世亞太正式登陸新三板掛牌交易,標志著這家在研發信息化領域耕耘20年的工程技術服務提供商迎來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安世亞太高級副總裁田鋒在解讀未來十年公司發展戰略時,提到了這樣幾個重點:作為研發信息化領域的技術服務提供商,安世亞太一定要將工業軟件植根到工業企業的土壤中去,讓研發和制造相互融合;中國企業大多都在經歷一個從模仿到創新的過程,只有正向設計才能幫助企業真正走向創新,而工業再設計技術是現階段的重要突破口;與《中國制造2025》第一個十年行動規劃相吻合的是,安世亞太未來十年將聯合合作伙伴一起構建智慧工業體系,助力中國企業的轉型升級。
成立至今的20年間,安世亞太主營業務是以精益研發為抓手,面向國防軍工、航空、航天、機械制造、船舶等高端制造業企業及高校科研院所提供先進的高端研發信息化軟件產品、技術咨詢服務。2015年,面向工業品領域的再設計技術服務成為安世亞太的戰略性業務,并由此掀開了安世亞太更長遠的致力于提供正向設計服務、構建智慧工業體系戰略目標的新篇章。
安世亞太高級副總裁田鋒
工業軟件亟需制造的基因
回看中國工業企業過去十多年的發展歷程,應用信息化技術的企業越來越多,甚至存在過度信息化的現象,但并沒有很好地和工業化進程結合起來,這也是工信部之所以在“十二五”期間大力推進“兩化融合”戰略的原因。
安世亞太高級副總裁田鋒說,工業化和信息化兩張皮導致的結果就是中國制造業的創新能力不強、研發和制造脫節、核心技術孱弱等,只有真正從工業體系中生根發芽的信息化系統,才能幫助中國企業實現兩者的融合。諸多成熟工業軟件譬如SAP、達索系統、西門子PLM的發展經驗也證明,依托于成熟的工業體系,可以更好地實踐和驗證其工業軟件的能力。
“安世亞太在研發信息化領域已經耕耘20年,如果未來不能和工業體系有效地結合起來,對公司的長遠發展是有制約的。”田鋒坦言。
事實上,安世亞太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如何深入到用戶中去,將工業軟件植根到工業土壤中,零距離而不是近距離接觸到用戶的業務和需求?田鋒介紹,一方面,過去幾年公司的高層一頭扎入到各類用戶現場,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洞察他們的業務特點、了解他們的業務需求,再結合安世亞太理論知識、行業經驗和體系架構能力,為用戶提供貼近他們需求的研發信息化解決方案;另一方面,安世亞太也在尋找適合自身技術特點的制造型企業,將其解決方案更好的植根于工業體系中去。
但尋找的過程并不容易,直到遇到了蘇氏集團。
“蘇氏集團很像另一個專業領域的安世亞太,也在尋求蛻變的契機,”田鋒介紹這個戰略伙伴時說。蘇氏集團是以蘇氏精密鑄造技術和體系為基礎,從事精密鑄造生產和精密鑄造裝備研發、制造一體化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它發現傳統的設計能力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其工藝技術發揮價值。
田鋒說,“相比傳統的制造過程,蘇氏集團的工藝水平太增值了。舉例來說,蘇氏集團的工藝技術可以把某軍用車前橋作為一個零部件制造出來,而在傳統的設計模式中,需要將前橋分拆成78個零部件設計、制造、裝配,因為只有這樣做才能符合標準和規范。”
在田鋒看來,所謂的標準和規范,既是約束工程師少犯錯、少走彎路的手段,也是在出現問題之后規避責任的保護傘。如果標準缺乏彈性,不能與時俱進,就會成為制約創新的阻礙。
“回溯產品真正的需求,將前橋作為一整個零件進行設計有何不可?”田鋒用反問的語氣表達他對這一思路可行性的篤定,“只是之前沒有供應商可以提供相關設計方案并給出可驗證的設計結果。”事實證明,在滿足質量和功能的前提下,安世亞太和蘇氏集團合作對某軍用車前橋進行再設計,原來78個零件構成的鋼制車橋鑄造成為一個鋁制零件,重量還減輕了50%。
同樣的驗證發生在航天某院某武器系統上,通過再設計將殼體重量降低了超過50%之后,在動力系統明顯落后的情況下,實現了該武器系統在航程、航速、精確性方面對仿制對象的全面超越。從已經完成再設計的大量產品來看,在維持原裝備性能、不改變裝備制造材料的前提下,通過再設計,普遍可以實現裝備15%~60%的減重。
幾個探索性和驗證性項目過后,安世亞太與蘇氏集團正式結為戰略聯盟,將安世亞太的工程仿真技術、工業品再設計方法與蘇氏集團精密鑄造工藝結合,打造基于精密鑄造工藝的工業品再設計體系。
這在田鋒看來是安世亞太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合作。
從工業再設計邁向正向設計
所謂工業再設計,田鋒是這樣闡述的:工業再設計的本質是讓設計回歸產品最初的需求,重新審視原有設計方案,以最自然的方式來探索設計的本質,工業再設計包括對已知產品的改良和從無到有的創造。
安世亞太與蘇氏集團戰略聯盟的建立,將安世亞太工程仿真技術、工業再設計方法與蘇氏集團的精密鑄造工藝相結合,建立了設計與制造一體化的工業產品再設計體系。田鋒補充介紹,蘇氏集團的精密鑄造創新性工藝釋放了設計潛能,設計師可以只用專注于產品需求,可以設計任何結構的產品,而不需要考慮制造工藝的局限。而工業品再設計過程產生的均是非標準化甚至反傳統的產品,沒有設計標準及知識經驗可參考,唯一能依賴的設計手段就是工程仿真和實物試驗,這也是為什么傳統的CAD建模工具不能有效促進蘇氏集團設計創新的原因。
一定程度上,可以進行再設計的產品,是基于突破性新技術和新工藝的出現和成熟。安世亞太不受傳統設計思維約束的設計能力和蘇氏集團不受傳統工藝思維約束的工藝能力,正是有效推動工業再設計向前發展的兩大要素。
而工業再設計發展的下一個階段是正向設計——這一被認為驅動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的先進設計技術。在安世亞太的技術愿景中,正向設計是所有先進設計技術的核心,其發展的高級形式是綠色設計和智能設計。
田鋒認為,中國大多數企業都在經歷一個從模仿到創新的過程,模仿并沒有問題,是學習的必然階段,但模仿的最大陷阱是只學會了表象,而忽略了內在規律和過程邏輯,中國企業只有從模仿走向正向設計,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轉型升級。
所以說,安世亞太和蘇氏集團的合作,既可以給雙方的業務插上了翅膀,又可以幫助中國工業企業逐漸向正向設計邁進,而面向工業再設計的實踐,是現階段的重要突破口。
攜手合作伙伴構建智慧工業體系
事實上,安世亞太既是一家工業軟件及工業再設計的技術提供商,也是一家具備深厚行業背景的咨詢服務商——用工業信息化的方法改造工業、用工業信息化的思路構建一個新興的工業體系以改造傳統的工業模式,這是安世亞太咨詢業務的價值所在。
除了明確工業再設計戰略愿景,安世亞太正在聯合不同的合作伙伴一起構建面向未來的智慧工業體系,助推《中國制造2025》的第一個十年戰略目標的實現。
安世亞太所倡導的智慧工業體系,需要逐步實現研發的智能化、制造的智能化和產業的智能化,在田鋒看來,這與中國制造2025愿景是相吻合的,也是安世亞太未來十年戰略布局的方向。
2015年5月,國務院正式頒發《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指出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規劃中,ICT技術和制造業的結合被認為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觸發點,而智能制造成為新一輪產業競爭的主攻方向。一定程度上,從國家政策層面出發需要一個或幾個可以跟上國家戰略節奏、引領中國工業企業向前發展的機構,在這一背景下,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聯合安世亞太成立了“國家工業軟件與先進設計研究院”。
“國家工業軟件與先進設計研究院”立足于整合國家部委和行業資源,開發服務于制造業信息化的先進工業軟件(包括工業仿真系統、精益研發平臺、工業云平臺等),對工業先進設計(工業再設計、正向設計、生態設計等)理論、模式和技術進行研究、應用和推廣,促進工業企業在產品設計、生產支撐和企業信息化等方面的創新發展,推動中國工業加速走向智慧化道路。
田鋒介紹,安世亞太未來十年的發展方向將是一個“三步走”的規劃——從工業軟件的普及應用、到先進設計技術的推廣、再到智慧工業體系的構建,而國家工業軟件與先進設計研究院是這一規劃的重要推手。
事實上,國家工業軟件與先進設計研究院是一個開放性的平臺,可以聯合很多第三方的企業、研究院所共同推進工業軟件和先進設計技術的應用。田鋒說,依托于這個研究院可以把行業頂尖的企業、高校聚攏起來,提供面向譬如特種設備、壓力容器、船舶重工等各種領域的專業技術服務。
同時,安世亞太還會尋求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構建智慧的工業體系,譬如和IBM Bluemix云平臺的合作,基于其豐富并且不斷完善的中間件,封裝安世亞太多年的行業經驗和專業的技術服務能力,一起給企業提供面向未來的智慧化應用。另外,在這一平臺上還將進一步完善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技術的應用
相關標簽搜索:【專訪】工業再設計開啟安世亞太戰略新篇章 Ansys有限元培訓 Ansys workbench培訓 ansys視頻教程 ansys workbench教程 ansys APDL經典教程 ansys資料下載 ansys技術咨詢 ansys基礎知識 ansys代做 Fluent、CFX流體分析 HFSS電磁分析 Abaqus培訓